来源:左江日报 时间:2025-04-13 16:26:02 作者:覃文学 黄小洁
大新讯 近年来,大新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引育援”并举,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强劲动能,以“党建链”引领全域旅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农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新局面。
广开渠道“引才”,充实文旅产业“基本盘”。该县实施南疆国门“留人计划”,摸排文旅产业人才需求,开展“引雁还巢·才聚大新”——高校学子家乡行系列活动,多次赴各大高校招才引智,吸纳旅游规划管理、乡土文化挖掘、东南亚语言等文旅专业人才50人,汇聚旅游发展生力军。开通引才“绿色通道”,破除“唯学历”引才壁垒,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吸纳大新本土乐队、文学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60多名文旅特色人才,增强壮乡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文旅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与桂林旅游学院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委托桂林旅游学院为大新县全域旅游开发、旅游景区评星定级、特色小镇建设、高端民宿打造等重点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桂林旅游学院选派2名旅游专业教授到大新县挂职交流,有效推动旅游品质升级。
深化合作“育才”,构筑文旅智慧“增长极”。该县推行产教融合,与桂林旅游学院共建4个文旅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吸纳400余名应届毕业生到景区景点、星级酒店等实习实训,56名毕业生到大新旅游企事业单位就业发展,实现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培育合作,开展“专人专培”行动,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文旅人才孵化基地,针对性设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植本土专业化应用型旅游人才280名,有效解决当地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偏远地区招引人才困难等问题。开展村企联建,以“支部+龙头企业”方式,在特色景区所在村(社区)打造3个乡村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开设酒店、餐饮、服务、高腔山歌等培训课程,免费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近年来,开展各类文旅从业技术培训班26期,培训2250人次,带动近百人在本地开办民宿、餐馆、土特产店等,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优化服务“援企”,奏响文旅振兴“最强音”。该县成立全域旅游产业链党委,细分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端、旅游设施配套建设端、旅游产品开发销售端、旅游市场服务优化端4个端口,将产业链上66个单位(企业)党组织及980多名党员进行分类归口,构建“1+4+N”全域旅游产业链体系,以“党建上链”赋能全域旅游新跨越。组建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文旅工作,调动各单位(企业)资源力量向文旅产业一线聚焦聚力,协调解决各类难题。优选12名文旅专业人才担任“援企助项”服务专员,落实“日常问题专员专办、专业问题部门承办、重大问题党委研办”问题解决机制,常态化到文旅企业“点对点”纾难解困。2024年以来,各单位(企业)以及服务专员累计开展援企服务活动190多次,解决文旅项目用地、应急处置等问题250多件,推进明仕二期、长留山居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助力明仕田园景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覃文学 黄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