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日报 时间:2025-08-01 11:18:03 作者:赵雅丽 黄远来
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现场指导大件运输车辆通行。(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灵山高速公路运营分公司供图)
广西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大件运输许可车辆进行外廓尺寸核查。黄维宁 摄
近年来,得益于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广西大件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大件运输共审批34567件,同比增长6%。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件运输不仅确保了大型工程所需物资的及时送达,还为广西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畅通大件运输通道,让“大国重器”造得好运得出,是广西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近年来,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以“钉钉子”精神深耕大件运输领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服务升级,持续为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送硬货”、添动力,助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体制机制破题 从“堵点”到“通途”
广西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广西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截至今年5月底,广西风电装机2229.5万千瓦,同比增长62%。
由于广西风力发电场大多位于高山和海洋,如何确保超长的风电叶片顺利从厂房到达风电场,成为风电场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桂北山区的风电项目工地上,曾因运输难题让企业犯愁:数十米长的风电叶片运输需跨越多座桥梁,审批流程复杂、路线选择受限,直接影响项目进度。
大件运输,一头连着重大项目建设,一头系着产业经济命脉。面对风电、新能源等产业崛起带来的运输需求激增,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下,跳出“被动审批”思维,主动上门问需,以机制创新破解“运输难”。
“风电项目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不能让运输卡脖子。”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深入风电项目投资企业、大件设备厂、运输公司,围绕政策优化、许可审批、大件运输安全通行评价、危险品超限运输车辆选型、在途监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充分交流,把企业的“痛点清单”变成“攻坚清单”,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大件运输通行任务。
针对风电运输的特殊性,《广西风电项目大件设备运输通行高速公路工作指引(试行)》应运而生。这份凝聚多方智慧的文件,既明确了桥梁加固标准、许可审批流程,又规范了运输车辆通行要求,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如今,广西风电项目大件运输审批效率提升40%,运输车辆通行有序度显著提高,“交通+能源”的融合发展模式,让绿色能源的“翅膀”更快飞向山间田野。
同样受益的还有弗迪电池南宁工厂。作为南宁市重点项目,这家年产值约260亿元的企业曾深陷“出货难”困境:储能柜等大件产品需赶船期出口,但传统大件运输通行证办理要4—7天,常因“证等货”错失船期。
“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心主动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交通+新能源”运输保障措施:建立需求清单,推行“提前报备+定期通行”模式,将固定车辆人员的资质核验前置,收费站核验时间从半小时压缩至几分钟;提前勘验路线,优选平缓路段、社会车辆少的通道,确保运输“一路绿灯”;启动24小时应急值班,“有问题随时解决,有困难马上到场”。
机制创新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弗迪电池的出货效率大幅提升,带动正负极材料、结构件等2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园区,2025年该产业链预计为南宁贡献450亿元—500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2%,“运输畅”真正变成了“产业兴”。
技术服务升级 “慢审批”变“快通行”
审批效率是大件运输的“生命线”。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以技术赋能政务服务,用“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让审批流程“瘦了身”,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过去,大件运输审批需跑多个部门,线下提交材料、现场核验路线,耗时又耗力。如今,企业负责人只需打开广西公路大件运输许可办理系统,即可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关联交警、路政等部门数据,实现“一次申报、联合审批”。随着《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线上联合审查审批高速公路大件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工作方案》的落地,交警审批被纳入线上系统,审批时限缩短30%以上。
系统的“覆盖面”决定服务的“辐射力”。2024年7月起,广西统一启用大件运输许可系统办理超限运输许可业务,将审批单位从2023年的23个扩展至482个,增长达21倍,涵盖全区各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以前跨市运输要分别报备,现在一个系统全搞定,跨省业务也能联动办理。”多家运输企业负责人点赞道。
更智能的服务藏在细节里,大件运输许可系统AI路线推荐功能根据车辆尺寸、重量自动匹配最优路线,避开桥梁负荷超限、弯道过急等路段;审批端智能预审系统对存疑数据自动标红提示,让人工复核更精准。这些技术升级,让审批从“人等件”变成“件等人”,企业办事满意度提升至98%。
摸清“家底”才能铺好前路。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还完成了全区大件运输主通道规划,划定4688.8公里主通道、455.3公里高速公路衔接通道、439.3公里普通国省干线衔接通道,为重大装备运输画出“最优路线图”,让物畅其流有了坚实基础。
“交通+”效应显现 “广西造”走向广阔舞台
大件运输的“畅”,最终要体现在社会经济的“暖”上。从风电叶片转动带来的清洁电力,到储能设备出海创造的就业岗位,一条条运输线正带动产业更快发展、惠及更多民众。
在南宁临空经济区,弗迪电池工厂的物流车穿梭不息。得益于高效运输保障,企业产能稳步提升,带动周边形成正负极材料、结构件等全产业链集群,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在园区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陪孩子。”村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产业发展的民生温度。
运输效率的提升,更让广西的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通江达海的地理禀赋,大件运输与江海联运模式深度融合,物流成本下降20%。这意味着,广西制造的新能源设备、重型机械能以更低成本进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市场,让“广西造”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也因大件运输焕发新机。在柳州,重型机械通过优化后的运输通道直达港口;在梧州,造船设备经主通道快速运抵厂区;在百色,铝业深加工产品借助高效运输网络拓展销路……运输线串联起的产业集群,正在重塑广西经济版图。
站在新起点,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正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大件运输服务。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扩大“提前报备+定期通行”模式覆盖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定制化”服务;推动AI技术在路线规划、风险预警中的深度应用,实现智慧运输再升级;持续推动“交通+能源(风力发电)大件运输许可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试点工作、“综合交通+新能源”(大容量储能电池运输保障)创新试点工作;加强与周边省份及东盟国家的运输协同,让高效畅通的广西通道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从风电叶片的山海走廊到大容量储能设备的出海通道,从审批窗口的效率革命到运输线上的民生温度,广西大件运输的创新实践,正书写着交通强国建设的广西答卷。未来,随着运输网络更畅、服务更优、成本更低,这条流动的经济动脉将为八桂大地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赵雅丽 黄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