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贷款理财>警惕,以“黄金”托管的名义 直击防非宣传月

警惕,以“黄金”托管的名义 直击防非宣传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5-06-23 10:48:32  作者:于晗

□本报记者 于晗

随着国际黄金价格一路攀升,消费者对于黄金投资、黄金饰品消费的热情持续高涨。但在火热行情背后,也暗藏不少风险隐患。一些非法金融活动盯上了购置黄金资产的消费者,以“黄金托管”为名的非法金融活动有所抬头,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剑指黄金消费陷阱

2024年以来,“中国黄金北京富力广场店跑路事件”“永坤黄金爆雷”等多起非法黄金托管案件给行业及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一些投资者受非法黄金托管平台“年化收益20%+黄金保值”的广告诱惑,未经核实便通过非官方渠道签署所谓“托管协议”,最终因平台跑路导致本息无归;亦有投资者本想着实体金店能“投金得金”稳赚一笔,少则投资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最终人去楼空。

“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正规的黄金托管是指个人或机构将自己持有的黄金交由持牌金融机构进行保管,机构须具备国家批准的资质,由金融机构进行黄金的收购、保管、销售等业务,托管人可以通过证券账户购买黄金,也可以将手中的实物黄金交由金融机构进行保管。”华南地区某国有大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

6月15日,在深圳金融监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深圳市银行业协会主办的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集中宣传活动在深圳市罗湖区水贝万山珠宝商业中心广场举行。活动以“黄金托管莫轻信,非法金融是陷阱”为主题,聚焦黄金领域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黄金托管”等新型非法金融活动展开专项集中教育宣传。

作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产业链条最完善的黄金珠宝集聚区,深圳水贝闻名全国。每10件国内销售的珠宝首饰中,就有6件直接或间接源自深圳水贝。针对深圳水贝商圈黄金交易集中的特点,深圳银行业聚焦非法金融风险,创新构建“场景化+数字化”的立体式宣传体系,针对“黄金托管”等新型非法金融套路,通过“沉浸体验+精准传播”,让金融风险防范教育扎在深处,落到实处。

创新宣传 让风险可感可知

“场景化教育让风险‘看得见’。”深圳银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集中宣传活动,银行业机构设立金融知识市集,还原“高收益零风险”等典型话术场景,让市民能够亲身感知和体验黄金托管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套路和陷阱。

在金融知识互动游戏区,银行业机构设计了“冰壶防非精准守护”“防非骗局一击即中”“防非金融全拿捏”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游戏,让参与者通过识别虚假合同、分析异常收益等方式,在趣味互动中掌握防范技能。这种“以案说法、以玩促学”的沉浸式教育,使概念抽象的金融风险变得可感可知。

数字化传播让金融宣传覆盖广。深圳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建立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矩阵。现场设置短视频展播区,精选《黄金迷局》《托管陷阱》等15部警示教育作品循环播放,以生动形象的视听语言传递防非知识;线上引导机构积极参与全国“防非知识答题竞赛”,通过答题赚积分吸引年轻群体广泛参与。24小时内参与量超过5万人次,实现金融知识普及“破圈”。

随着黄金热度的持续攀升,以黄金托管为名的非法金融活动仍伺机活跃。基于此,深圳银行业机构面向消费场景,为水贝商圈商户和消费者设计了图文并茂的防非宣传折页、海报等,围绕“黄金托管高收益陷阱”“黄金投资热潮中的骗局”“非法金融活动形式”等主题,针对性提升黄金消费领域风险警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金融消费者更好地守护“钱袋子”,优化黄金珠宝市场营商环境,同时提升商户和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

活动中,作为深圳金融消保和打非活动“突击队”“生力军”,深圳金融“青骑兵”志愿服务队则化身流动宣传员,穿梭在人群当中,通过一对一有奖问答等形式,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防非教育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