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5-04-24 17:05:14 作者:陆锦蓝 刘红伟
3月的平果,甘蔗地里热闹得像赶集。在广西这个全国产糖大区,平果农合行的“甜蜜贷”就像春雨,浇灌着蔗农们的希望。今年春耕季,平果农合行的金融专员跑遍12个乡镇,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让种甘蔗这件“甜蜜事业”越来越有奔头。
种甘蔗的新法子
平果振梧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千亩蔗田里,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甘蔗种植机匀速穿梭,开沟、下种、覆土动作流畅。“这台智能‘铁牛’可帮大忙了,多亏平果农合行马头支行那400万元贷款!”负责人黄文辉满脸感慨。这笔贷款如“及时雨”,用于购置化肥、支付土地租金,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难题。如今,现代化蔗田满是科技气息。无人机巡田,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脱毒处理的优质种苗生机盎然。公司15人团队含中高级与技术管理人才,业务覆盖多领域,并聘请4名广西农科院甘蔗专家作技术支撑。
振梧农业千亩甘蔗田。平果农合行/供图
在平果农合行马头支行资金助力下,企业扩建600亩基地。桂糖42号、44号、60号等优质品种茁壮成长。1700亩的“智慧田”成乡村振兴新名片。“科技+金融”的双轮驱动,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活力,平果农合行的信贷支持,正推动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在果化镇,新翻的红土地散发着芬芳,整齐的田垄伸向远方。不远处,果化支行的金融专员正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田间,这个春耕季,他们已经为12户农户送去了278万元资金支持。
农经鹏承包了830亩闲置地,如今,在这片蔗田里,一台新购置的甘蔗种植机正“突突”作业,开沟、放种、施肥、培土连贯流畅。农大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果化支行50万‘甜蜜贷’,让我能用上这台‘大家伙’!”如今,他不仅实现了机械化种植,还添置了无人机用于打药施肥。放眼果化镇1200亩连片蔗田,现代化的农机与农合行的“红马甲”同样忙碌,充分利用闲置地开展的甘蔗种植“甜蜜事业”,愈发有奔头,日子也像甘蔗一般——节节高,节节甜!
返乡创业的甜蜜接力
在太平镇龙竹村的甘蔗地里,蒙富英带领村民热火朝天种植甘蔗。这个在外打工20年的汉子,2024年带着全部积蓄回乡,承包了160亩地种甘蔗。可到了春耕时,买蔗种、化肥的钱不够,农机租金也让他发愁。关键时刻,太平支行的金融专员主动上门,为他提供了20万元“甜蜜贷”,解决了资金难题。他算算收入,笑着说:“年底甘蔗卖给糖厂能挣40余万元,还请了村里5户脱贫户来帮忙干活。”
平果农合行金融专员与蔗农共耕“甜蜜事业”。平果农合行/供图
如今的甘蔗地里总能看到“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带着政策手册挨家走访,手把手教乡亲们用好贷款资金。今年开春,太平支行已为太平镇蔗户发放甜蜜贷100万元,助力种植1100亩甘蔗田。乡亲们腰包鼓了,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
在榜圩镇长安村,90后大学生黄奔程和榜圩支行的金融专员正一起仔细查看甘蔗苗。这个喜欢穿着黄色卫衣的大学生辞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包下130亩闲置地种甘蔗。然而,每亩数千元的前期投入让他一度陷入困境,几乎想要放弃。关键时刻,平果农合行榜圩支行伸出了援手,为他提供了30万元“易农经营贷”,利率远低于市场同类贷款利率。同时,南华糖厂的补贴也给了他支持。
在平果农合行贷款与糖厂补贴的双重助力下,黄奔程顺利完成了春耕种植。他指着绿油油的甘蔗苗,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今年亩产估计能有7吨左右,往后会更好。”夕阳下,嫩绿的蔗苗随风摇曳,在为这位90后“新农人”的创业之路加油鼓劲。
贷款支持到田头
“叮”的一声短信提示音,让四塘镇蔗农李清华悬着的心落了地——提交贷款申请仅24小时,50万元贷款已到账。这位与甘蔗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蔗农”,如今也享受到了智慧金融的便利:“不用跑银行,指尖轻点就把化肥、农机钱都备齐了。”
平果农合行金融专员送贷到田头。平果农合行/供图
金融支持让他的甘蔗地生机勃勃,新增100多亩种植区,预计带动周边10多户村民就业,每户年增收超5万元。四塘支行今年已通过线上渠道发放助农贷款250万元,服务全镇蔗田。
平果农合行四塘支行还创新金融服务,根据甘蔗种植周期和资金需求,设计灵活还款方式,减轻蔗农压力,提供一站式支持。如今,四塘镇甘蔗刚种下,绿意初绽,智慧金融已播下希望,铺就蔗农的甜蜜致富路。
这些暖心的服务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截至3月末,平果农合行累计发放蔗农贷款2.45亿元,支持蔗农1214户。在今年春耕季帮助蔗农扩大种植9045亩。更让人高兴的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产销对接,带动了农户增收。
夕阳西下,蔗农老周蹲在地头抽着水烟,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种甘蔗就像养孩子,要舍得下本钱。有平果农合行托底,我们敢放手干!”晚风拂过连绵的蔗林,沙沙声里仿佛能听见糖分在悄悄积累。待到寒冬榨季时,这份春天的耕耘,终将化作千家万户的甜。